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

写作如何展开联想

在写作中展开联想是拓展思考、丰富内容的核心技巧。下面内容是基于多篇文献整理的体系技巧及注意事项,结合经典案例进行阐述:


一、联想的五大核心类型

  • 相似联想

    • 定义:通过事物间的相似特征建立联系。
    • 经典案例:
      • 《天上的街市’里面,郭沫若由“街灯”联想到“明星”,因两者在发光特征上的相似性。
      • 朱自清小编认为‘春’里面将“春花”的甜味与“秋天果实”的甘甜相联系,通过味觉相似性引发季节的延伸联想。
  • 相关联想

    • 定义:由事物间的逻辑或场景关联触发联想。
    • 应用场景:
      • 描写“庄稼”时联想到“农民”的劳作,再延伸至“土地”的滋养,形成农业生态链的完整画面。
      • 《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’里面,苏轼从“独酌”的孤独感联想到“人间悲欢离合”,通过情感共鸣拓展主题。
  • 相反联想

    • 定义:通过对比事物的对立面深化表达。
    • 示例:
      • 《落花生’里面,许地山以“埋藏果实”的花生对比“高挂枝头”的桃李,突出谦虚质量。
      • 由现代城市文明联想到原始部落的野蛮情形,形成对文明进程的反思。
  • 因果联想

    • 定义:通过因果关系建立逻辑链条。
    • 经典运用:
      • 李白“白发三千丈,缘愁似个长”中,由白发联想到愁思的积累经过。
      • 清晨见“地湿”推断“昨夜降雨”,通过天然现象推导前因。
  • 类比联想

    • 定义:通过不同事物的深层共性建立隐喻。
    • 案例:
      • 鲁班受带齿草叶启发发明锯子,通过形态类比实现技术突破。
      • 《白杨礼赞’里面,茅盾以白杨的顽强生活力象征北方农民的坚定灵魂。

二、联想的三大展开维度

  • 纵向联想(时刻维度)

    • 技巧:追溯历史或预测未来。
      • 描写古建筑时,可联想其建造经过、历代修缮故事,甚至未来保护规划。
      • 例如,由现代科技设备联想到古代计时工具(如铜壶滴漏),通过时刻对比凸显进步。
  • 横向联想(空间/场景维度)

    • 技巧:通过场景关联构建画面。
      • 朱自清小编认为‘春’里面由“春花图”联想到“秋实”,形成四季轮回的意象链。
      • 描写沙漠时,可横向联想绿洲、驼队、海市蜃楼等关联元素,丰富场景层次。
  • 多向联想(发散思考)

    • 策略:围绕核心意象辐射式发散。
      • 以“水”为例:
        • 相似:丝绸般的柔滑(触觉)
        • 相反:坚冰的凝固情形(形态对比)
        • 因果:水滴石穿的坚持(经过联想)
        • 类比:如水的人生哲学(抽象象征)

三、联想的创作规则

  • 合理性规则

    • 避免荒诞想象,需符合生活逻辑。例如,小溪可联想瀑布,但不宜突变“变形金刚”。
  • 情感一致性

    • 比喻需匹配情感基调。如用“野狗发疯”形容同学运动会表现,会引发负面联想。
  • 主题相关性

    • 联想需服务于文章核心。例如《社戏’里面推测“戏台场景”时,通过合理想象强化乡村文化气氛,而非添加无关神话元素。
  • 虚实结合

    • 巴尔扎克提出“想象需立足现实”,如《阿Q正传》通过虚构人物反映社会现实,既有创新性又具批判性。

四、训练建议

  • 观察积累:细致观察生活细节(如天然现象、社会场景),建立素材库。
  • 思考导图练习:以核心词为中心,绘制包含相似、相关、相反等分支的联想图谱。
  • 经典仿写:分析名家作品(如李白、鲁迅)的联想技巧,模仿其思考路径。
  • 限制性训练:设定主题后,强制使用特定联想类型(如仅用因果联想描写季节变迁)。

通过体系性练习,写作者可逐步突破思考定式,使联想成为丰富表达、深化主题的利器。如鲁迅所言:“想象需扎根现实之土,方能开出绚烂之花。”
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