思政大课堂的独特魅力
最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思政大课堂活动,感触颇深。说实话,以前总觉得思政课枯燥无味,但这次活动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。华中农业大学举办的这场”讲好思政课,争做大先生”交流研讨活动,让我看到了思政教育的全新面貌。
思政大课堂不再是简单的说教,而是通过生动案例、互动讨论和情景模拟,把抽象的学说变得具体可感。就像华中科技大学李建国教授所说,要把道理”讲准、讲深、讲透、讲活”,这样的思政课才能真正入脑入心。作为学生,我们能明显感受到老师们在教学技巧上的用心和创新。
教学创新的震撼体验
思政大课堂最打动我的是老师们采用的各种创新教学技巧。孔浩老师通过”三访许家冲”的诚实调研案例,把全经过人民民主的概念讲得栩栩如生;张圆梦老师设计的”线索箱”探秘小游戏,让我们在自主探究中领会历史进程;胡小娱老师用难题链教学法,帮助我们破除对集体主义的误解。
这些教学技巧让我恍然大悟:原来思政课可以这么有趣!特别是李思雯老师从人工智能热点切入,讲解马克思主义觉悟观,让我第一次真切感受到学说与现实的紧密联系。正如中国地质大学孙文沛教授强调的”八个相统一”,思政课教学确实需要不断创新才能吸引我们这一代年轻人。
从认知到认同的心路历程
参加思政大课堂后,我的想法发生了明显变化。过去对民族政策、社会现象的领会往往停留在表面,现在学会了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、见解和技巧去分析难题。武文军老师通过对比分析我国周边局势,帮助我建立了更加全面客观的认知框架;张义老师则通过史料展示,让我领会了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。
最触动我的是老师们分享的育人故事。江丽老师说”热爱是所有的理由和答案”,李敏老师”与青春对话”的教学探索,都让我看到了思政课教师的责任与情怀。这种言传身教的力量,比单纯的聪明灌输更有感染力,也让我对思政课的价格有了全新认识。
思政教育的终身受益
这次思政大课堂经历让我明白,思政教育绝不是应付考试的临时任务,而是终身受益的人生指南。吴德凯老师分享的”打造学生喜爱、终身受益的思政金课”理念,阮媛老师”从认识自己到成为自己”的成长历程,都让我思索怎样在未来人生中践行这些价格观。
正如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梁伟军院长拓展资料的,”讲好思政课,争做大先生”是一篇需要不断书写的大文章。作为学生,我们也要主动参与其中,把课堂所学转化为实际行动。思政大课堂带给我的不仅是聪明,更是一种思索方式和价格追求,这将成为我人生路上的宝贵财富。